张澜涛 梁平|悲欢离合 情景交织——锡剧《涓生之路》观后感

2023-06-15 16:12:46    来源:江南时报

6月13日的南京被久违的锡剧氛围笼罩着。

由无锡市锡剧院、东台市锡剧团根据鲁迅先生小说《伤逝》改编的锡剧《涓生之路》,在江苏大剧院隆重上演,千余座位的剧场座无虚席,只此艺术中的多位媒体人、作家、评论家、影视表演艺术家、医学家、企业家等观看了演出。


(资料图片)

锡剧产生在清乾隆、嘉庆年间的无锡与常州一带,在“东乡调”的基础上吸取民间男女山歌对唱的元素,逐渐完善并演变为“滩簧”即锡剧的前生。天平天国及辛亥革命前后“滩簧”又得到进一步发展,变成了后来家喻户晓的锡剧。

若从1735年乾隆执掌清朝江山社稷算起,锡剧迄今已达到288年的漫长历史,跟“徽班进京”产生京剧时间基本相同。所以说,锡剧属于古老的剧种,具有不俗的历史影响与深度,进而成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申遗成功项目。

把鲁迅先生的小说《伤逝》改编成《涓生之路》剧本,并且呈现于锡剧表演舞台,这是编剧仲春梅、导演安凤英辛劳付出与智慧结晶的成果,是该剧全体演职人员倾情努力的大功告成和演出收获。

编剧脚本精湛,导演创意精明,演员演出精彩,是昨晚锡剧《涓生之路》呈现于舞台表演的诸多亮点。基于这些亮点的存在与认知,笔者对锡《涓生之路》产生如下观后感:

1.既尊重原著,又做了较大幅度的改编。

鲁迅先生著名小说《伤逝》发表于1925年10月,1926年9月收入小说集《彷徨》中,总字数为11054字(涵盖标点符号329个),是鲁迅先生篇幅较长的文学作品之一,堪称精品之作。

编剧在尊重原著的基础上,将主要着力点放在旧中国知识分子涓生这个人物身上,并且以涓生和子君缠绵悱恻、动摇不定的爱情故事为贯穿全剧的线索,依据原著精神,采用排比的艺术手法,将由鲁迅小说《伤逝》改编的锡剧《涓生之路》概括为《探路》、《涉路》、《迷路》、《歧路》、《泣路》、《归路》等6幕锡剧,做到了每幕之间环环相扣、层层递进,既独立存在又相互联系,进而使小说《伤逝》的完整情节得以体现。

涓生是一位受到五四新潮影响的旧时青年知识分子,他在新旧思想交替影响下,产生了复杂的心理状态和矛盾纠结的无奈,编剧以此展开了对涓生这个人物的形象塑造,深刻地揭示了五四时期部分青年知识分子,对不确定的命运产生彷徨迷茫和无所适从的精神困惑。

编剧把鲁迅在《伤逝》中所所言的“第一,便是生活,人必须生活着,爱才有附丽”,上升到现代语境的“生活对于我(剧中人涓生)就是一次艰难的旅行。”故而使得鲁迅的《伤逝》接上了现代的地气,为原著注入了新的活力。这是编剧的创意和智慧的体现,因为于情于理来说,完全可以作这样这样的撤换,体现了艺术互通与变通的灵活性和张弛度。

用这样的铺垫,有利于展开后续情节向矛盾的高潮进发,为编剧塑造涓生这个人物有了可信赖的依托,能够更好地为刻画人物提供需要的过度情节。于是,就有了涓生在反对旧思想的道路上饱受压迫之苦,在新旧交替中彷徨徘徊。涓生将遭遇的不幸而产生的情绪波动,发泄在志同道合、为柴米油盐而操劳的子君身上,子君一次次承受无端的委屈,有一次次劝说涓生和她重归之前的花前月下的美好时光,均被涓生无情拒绝。

子君怀揣着对涓生满腔的爱,陷入绝望,选择了极端的做法自绝于人世,不惜用死表明“子君生是涓生的人,死是涓生的鬼”,忠贞不渝、坚守初衷不改。涓生顿悟,呼天抢地叫唤着子君的名字,任凭千呼万唤使不回。编剧按照自己预想的人物结局,在此把锡剧《涓生之路》较好地推向了全剧高潮,为涓生的《归路》埋下了由此觉醒做个有理想、怀揣抱负的新青年的伏笔。

2.导演的别出心裁,添增了《涓生之路》的演出效果。

涓生在厌恶旧中国种种丑陋时,想凭借自身的正直尝试突破和抗争,结果是徒劳的,终以失败而告终。

涓生个人的力量终究是单薄的,他怎么能敌的过黑暗势力构成牢固的魔网,让一个形单影只的知识分子的尊严得到维护呢?导演在表现这一情节时,设计了黑衣服队狂魔乱舞,招摇过市,虚张声势,以邪恶施压正直,逼迫涓生低头,听从他们的使唤与摆布。残酷的现实击溃了涓生的信念,他沮丧地低头,百般不得其解,为什么会这样,为什么只有寄人篱下才能生存呢?

导演把剧本里老奸巨滑、傲慢清高、自以为是教育局易局长,设计为几度与涓生唇枪舌剑过招,以权压人不成,在沾不到便、尤其是在涓生不屈服的情况下而引发了他不可遏制愤怒,扬长而去。背地里使坏主意,故意给涓生放假3天,让他闭门思考应该怎样对待自己的上司,才算是百依百顺的下属。涓生将其误解为易局长是对他的好,才放了他3天休息假,弥补他班加点完成的那篇《论民众之教育构建》一文的辛劳。涓生见假期修完,没人通知他去教育局上班,方才如梦初醒,原来易局长用这种方式除了他的名。

该剧导演根据剧本的创意,在涓生为此与易局长发生激烈争辩时,为了把剧情推向全剧高潮,料想不到易局长抛出房东太太的所谓举报信,不作任何调查,轻信道听途说,视为开除涓生的理由。涓生心灰意冷、精神近乎崩溃,他又一次向残酷的现实低头,此时他深知了自己的脆弱与渺小。现实的骨感,加重了涓生迷失方向与自我的程度,情绪低落到深渊而不能自拔,顺理成章地为涓生逆反与仇视心里的产生。正是他心理的扭曲,与一系列的反常举止,把他之前深爱的子君推向了不归路。

3.演员们表演的精彩,赢得观众席上掌声不绝于耳。

众所周知,锡剧不是个简单的剧种,它是善于表达喜怒哀乐、长于抒情,具有江南水乡情趣和极富特色的戏曲。尤其是唱腔的基本格局为,上下句的板式变化结构,常在上下句插入一段或长或短的清板,烘托了氛围,增加了抒情叙事的韵味,把观众的聆听带进了江南水乡翠竹挺秀、绿野葱茏、青山绿水的田园美境之中,足以令人陶醉和向往。

扮演涓生的王子瑜,国家一级演员,锡剧“彬彬腔”第三代嫡传,他的扮相英俊洒脱,唱腔高亢明亮。笔者在现场认真地聆听了他在《涓生之路》里的所有锡剧唱段,无论表达喜怒哀乐的情绪,还是根据剧情发展需要的配合唱段,都能唱的字正腔圆,有板有眼,彬彬腔浓郁的韵味,无不传承了王氏锡剧艺术的底蕴:音域宽广,圆润明亮,起音高迥,落音浑厚,尤其是高音嘴巴张合幅度大,声若洪钟,余音绕梁;低音唇齿歙动,回声如同长空雁鸣,激越清亮,旋律波澜起伏,雅俗共赏的格调鲜明。

加之王子瑜的手眼身法步,唱练做打,功底深厚,彬彬腔嫡传,名不虚传,他舞台表演倾倒观众,赢得观众向他致意的掌声不绝于耳,观众的认可就是对他最大的褒奖!

剧中人子君的扮演者蔡瑜,国家一级演员,锡剧“梅派艺术”新一代传人,她担任无锡市锡剧院主持工作的副院长。她能准确地把握子君这个人物的表演戏份的度及情绪的掌控:无论在《探路》和《涉路》里与涓生的花前月下共享的美好时光,还是在《歧路》和《泣剧》里与涓生的无怨无悔的相守,或是在绝望中走向不归路,都能通过她的对白与唱段,体现她是个善良的女子,不愿看到她所爱的人受到委屈,即便使她所爱的人受了委屈,她仍一如既往地爱着那个人。子君离开人世的噩耗,既然是由图书馆门卫郝大爷告诉涓生的,那么,笔者就在思考这样一个问题,子君一定是带着对涓生爱走的,而不是带着怨恨走的!

子君的离去像一际猛锤砸醒了涓生,为接下来的《归路》水到渠成进入全剧的尾声,做了渲染与铺垫,从而使《涓生之路》与鲁迅的原著《伤逝》实现了编导演三者无缝对接,完成了《伤逝》搬上锡剧舞台的使命,与非常难能可贵的经典文化传承的使命,为鲁迅先生的其他优秀文学作品搬上戏剧舞台打下了良好的基础。

蔡瑜的锡剧唱腔,委婉清丽,通俗流畅,乐不张狂,悲不啼哭,波澜不惊,韵味浓郁。她和王子瑜唱腔,形成了高低错落,一张一弛的锡剧好声音的聆听分享。

诚然,昨晚《涓生之路》剧中人阿力的扮演者殷晓刚;房东太太的扮演者红花;易局长的扮演者姜雪峰;小东西的扮演者周雁等演员,道白与演唱都能跟剧中人角色身份相匹配,从而为涓生、子君为主角的全剧《涓生之路》增色添彩,进而为全剧的精彩纷呈,起到了绿叶陪衬莲花的作用。

笔者通过观看无锡市锡剧院、东台市锡剧团根据鲁迅先生小说《伤逝》改编的锡剧《涓生之路》的演出,总体观感为悲欢离合,情景交织,跨越时空感觉五四时期的青年知识分子,他们以付出的各式各样的精神困惑的煎熬为沉重代价,获得了最终的觉醒,回归理想道路,投身到新思潮的洪流中去,百折不饶,熔炉里锻炼成长。他们的许多优秀青年后来成为职业革命家,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和新中国的诞生,建立不可磨灭的历史功勋!

标签:

X 关闭

X 关闭